“单位体检完,报告上写着‘甲状腺结节’,这是什么?是癌症吗?”最近,不少人拿着体检单忧心忡忡。确实,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得惊人,甚至有 “10人5结节”的说法。但别被这串数字吓倒——今天就来好好聊聊,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紧。
先搞懂甲状腺是个啥?
甲状腺藏在脖子正中间,外形像一只小蝴蝶,紧紧“贴” 在气管前面。它虽然看着小巧,却是人体重要的 “内分泌工厂”,主要负责生产甲状腺激素,作用可不小:
管代谢:帮身体燃烧热量,维持体温和能量平衡;
促生长:对儿童骨骼发育、身高增长至关重要;
护大脑:缺了它,新生儿可能智力低下,成人会记忆力减退、反应变慢。
一旦甲状腺出问题,全身都可能受影响。而甲状腺结节,就是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“小团块”—— 有的是实心组织,有的像水泡一样充满液体。
为什么会长甲状腺结节?
甲状腺结节的成因很复杂,以下几类情况会增加患病风险:
压力太大:长期焦虑、熬夜会打乱内分泌,让甲状腺“闹脾气”;
女性更易中招:男女发病比例约 1:3,这与女性一生经历的雌激素波动(如月经、怀孕、更年期)密切相关;
碘吃多了或太少:碘是甲状腺激素的 “原料”,摄入过多(比如长期大量吃海鲜 + 加碘盐)或过少,都可能诱发结节;
有特殊病史或家族史:比如童年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、家里有人患甲状腺癌或相关遗传病,风险会更高。
关键问题:结节会变成癌吗?
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。答案是:绝大多数不会。临床数据显示,甲状腺结节中只有5% 是恶性(即甲状腺癌),剩下95% 都是良性。
怎么判断结节是好是坏?医生通常会先做甲状腺超声,这是最常用的“侦察兵”。超声报告里如果出现这些描述,要警惕恶性可能:
微小钙化(像砂砾一样的小点);
边缘不规则(边界模糊、有小分叶);
纵横比>1(结节竖着长,像“立起来”一样);
实性、低回声或极低回声;
结节内或周边血流丰富;
颈部淋巴结有异常。
更简单的方法是看TI-RADS 分级(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):
如果分级在 4 类以上,医生可能会建议做细针穿刺活检(FNAB)—— 用细针抽一点结节组织化验,这是判断良恶性的 “金标准”。
查出结节后,还要做哪些检查?除了超声,医生可能还会安排这些检查:
甲状腺功能检查:查 T3、T4、TSH 等激素水平。比如 TSH 降低时,恶性风险通常较低;
自身抗体检测:如 TgAb、TPOAb,判断是否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(如桥本甲状腺炎);
肿瘤标志物:如甲状腺球蛋白(TG)、降钙素(CT),辅助判断结节性质,但升高不等于一定是癌。
该怎么处理?随访还是手术?
良性结节:多数只需 “观察”
如果结节确定是良性,且没有任何症状,一般6-12 个月复查一次即可。别轻信 “结节会癌变” 的谣言,良性结节恶变的概率极低,过度手术反而没必要。
这些情况,良性结节也可能需要手术
结节太大,压迫气管、食道,导致呼吸困难、吞咽困难;
合并甲亢,吃药治不好;
结节长在胸骨后或纵隔内(位置特殊);
结节持续变大,或有恶变倾向。
甲状腺癌:别害怕,手术效果很好
如果确诊是甲状腺癌,也不用恐慌。它是 “懒癌” 的代表 —— 生长慢、转移少,及时手术治疗后,多数人能长期存活,不影响正常生活。
手术方式有哪些?选哪种好?
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三种,各有特点:
传统手术:直接从颈部切开,适合所有类型的结节,尤其是较大或恶性结节;
腔镜手术:在腋下、乳晕等隐蔽部位打小孔,创伤小、疤痕不明显,适合良性或早期恶性结节;
微波消融:通过穿刺用高温 “烧死” 结节,不用开刀,适合小的良性结节。
具体选哪种,医生会根据结节大小、位置、性质和患者需求来定。
最后提醒,别乱补碘,别瞎忌口
查出结节后,很多人纠结 “能不能吃碘盐”。其实不必一刀切。
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,正常吃加碘盐即可,不用刻意多吃或少吃海鲜;如果合并甲亢,要暂时忌碘(避免海带、紫菜、加碘盐);如果是桥本甲状腺炎,建议低碘饮食。
最重要的是:别自己吓自己。甲状腺结节很常见,只要定期复查、遵医嘱处理,绝大多数人都能和它 “和平共处”。如果有疑问,及时找甲状腺专科医生聊聊,远比乱查百度更靠谱。
作者: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施丹丽主治医师 卞邦健副主任医师在线股票配资平台
联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